未来10年的互联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运营?或者说,一个会在市场上被人疯抢的运营,到底应该长啥样?
我觉得有4点,依次来说。
(一)
未来十年的互联网更需要“能够懂业务”的运营
2014年以前的互联网世界,更多是大量在线工具、在线社区、电商和内容资讯平台的世界。而进入2014年的“互联网+”时代之后,互联网开始大量下沉到传统行业中,成为各类传统行业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重要环节。
在此前的互联网世界里,运营大多只需要关注线上推广、内容维系、线上活动几个既定的板块就好。但此后,人们却渐渐发现,在很多传统行业领域内,在很多与传统行业结合的过程中,互联网并不是必须要扮演一个颠覆式的角色,而是要基于传统行业的业务逻辑有效地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
典型的,以金融和教育为首,我在与一些朋友们交流时都会发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和“互联网教育”,其本质并不是互联网,而仍然是金融和教育。以教育为例,这个时候的互联网,可能更需要做的事是踏踏实实在教研、教务管理、招生、学习素材组织与呈现、课后社交等一个或多个环节来提供服务,改善其效率,而不是一下子基于线上做出来个什么东西就顿时把传统教育颠覆了。
此后10年的互联网,将会是跟更多类似“教育”这样的领域结合得更加深度紧密的互联网。在这样的领域内做运营,假如你不懂业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比如说,一个完全不懂教育、不懂教研、不懂传统教培机构和学校运营逻辑的人,基本不可能做好三节课的运营。而一个完全不懂搬家装修行业,不知道每一块的具体利润空间、无法梳理清楚其背后产业链的人,也基本很难负责好58到家这类产品的运营。
只有懂行业,懂业务,你才能够结合你的产品特色和优势,为你的产品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或者更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关键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
未来10年的互联网需要更多有宏观视角,能对产品的成长负责的运营
如果你从未独立负责过一款产品的生长,那基本上在运营岗位上,你的思考和眼光是会受到一些局限的,比如说,你可能还是更多只会关注老板的KPI如何达成。
而一个能够真正“对产品负责”的运营,至少应该围绕着一款产品的生长完整经历过每一个环节,并持续通过自己对于具体运营策略和手段的优化、调整获得过不错的产出。哪怕那个你所负责的产品,事实上只是一个QQ群或一个豆瓣小组。
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我建议每一个有心成为运营的人,都要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或寻找到一些“对产品负责”的实践机会,可以是自己经营一个群或一个微信公众号,可以是义务地去帮一些社群来负责管理维护工作,可以是工作中寻找潜在的独立负责项目的机会,可以是业余时间参与到别人的项目中去,不一而足。
(三)
未来10年的互联网需要更多“懂产品”的运营
这里说的懂产品,是指“能基于运营端的实际需要给产品提靠谱需求”且“能够参与到产品讨论中,从运营立场出发来修正产品”。
在一款产品设计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一些需求是从产品端出发的,例如产品核心功能模块的设计;而另外一些需求,则是从运营端出发的,目的则是为了合理地辅助产品成长,例如为了把一些专题和内容的制作标准化、模块化提升效率的CMS系统,例如用户激励体系和积分体系,或者一些运营端需要的数据埋点,等等。如果是为了把产品做好,这两类需求其实缺一不可。
但问题是,很多产品经理可能没有参与或负责过运营,所以他们在产品设计和研发的过程中可能不太会考虑运营端的需求,即便会想到,这些需求什么时候需要考虑、要做到什么程度等对他们而言也并不清晰。
这个时候,如果运营能够懂产品,能够无障碍地与产品同学进行沟通,从运营端出发来修正一些产品的需求,对产品的发展和成长将会非常有价值。
所以,一个好的运营不是只要懂得怎么写软文、怎么搞活动就可以了,他还需要懂些产品,至少他要能够搞得懂“用户、需求、场景”,要能够从具体使用场景出发去与产品同学一起探讨很多需求的成立与否,要懂得一个产品功能从构思到上线的全流程都有哪些环节,要大体知道哪些功能和需求的实现成本是较高的,哪些需求实现起来又会比较方便,等等。
具备了这些,你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内部的可能性才会变得更加开放,能够参与到更多的核心决策中去。
(四)
未来10年的互联网,更需要能够赢得C端用户发自内心喜爱的运营
就像我提到过的,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世界中的信息传播逻辑,正在发生着变化。